車輛專業化、運營專業化、監管專業化三方面堅決杜絕校車事故的再次發生。
湖南湘潭“7·10”校車事故發生后,當地有關部門迅速對事故原因作出初步判斷,并對除駕駛員外的10名遇難者進行了理賠。各級教育、公安主管部門也高度重視,相繼部署或啟動了多個針對校車安全的專項工作,從車輛、駕駛員、校車擁有者、運營線路等方面,全方位排查和治理校車安全隱患。
如果只是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這件事很快就會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是,相信包括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校車擁有者和運營者、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在內,很多人為此懸著的心很久都不會完全放下。近年來,校車安全問題不止一次地以這種殘酷的方式闖入公眾視線,超載、不規范駕駛乃至無證黑車運營等違規違法行為在一次次嚴查、嚴打中依然無法杜絕。顯然,我們還缺乏一套切實可行的保障校車安全的長效機制。
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避免校車安全事故的發生呢?筆者認為,出路在于專業化。
首先是車輛的專業化
在這方面,我國2010年2月就發布了《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對專用小學生校車的定義以及校車的配置標準進行了規定,在國家標準中提出了專用校車的概念。2012年,我國又集中發布實施了多項涉及專用校車的法規、標準,明確了專用校車的分類和各項技術指標,為推廣普及專用校車、提高校車安全性帶來空前利好。正因為如此,很多行業人士把2012年稱為“校車市場元年”。
遺憾的是,由于后續政策遲遲未能出臺,各地政府部門對校車的關注沒有持續多久,我國專用校車市場在經歷了2012年的爆發后迅速降溫,專用校車普及進度明顯放慢,大量校車剛需仍然要依靠非專業校車乃至非法校車來滿足。在“7·10”事故后發布的中小學生暑期交通安全提示中,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明確指出,微型面包車安全性能較差,特別是農村地區道路狹窄、坡陡、彎急,極易失控發生事故。但事實上,由于我國校車的主要客戶群體——民辦幼兒園、小學資金實力有限,微型面包車改裝的校車已成為校車市場的主力產品。湖南湘潭“7·10”事故中的校車就是由微面改裝而成的。顯然,專用校車的推廣和普及還需要持續的政策支持。
其次是運營的專業化
在我國道路客運市場,無論公路班線客運、旅游團體客運還是城市公交客運,一般都由專業的運輸公司負責運營。作為道路客運市場新興的一個細分領域,校車的運營主體卻相當多元化,既可以是幼兒園和中、小學校等教育機構,也可以是專業道路客運企業,還可以是專門成立的校車運營公司。其中,幼兒園和中、小學校作為校車運營主體的現象不在少數。
運營主體的多元化難免給運營的專業化帶來挑戰。因為,不論在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措施、技術手段還是運營經驗、駕駛員管理上,作為教育機構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都很難達到道路客運企業的專業化程度。以安全技術手段為例,近幾年,我國客車企業紛紛推出車輛智能運營管理系統,如宇通“安節通”,宇通客車還發布了專門的“安芯”校車智能管理系統。通過這些系統,道路客運企業管理者可以及時發現嚴重超員、駕駛員隨意變更行駛路線等違規違法行為,車輛發生事故后也可以盡早發出求救信號。試想,如果校車運營能夠更加專業化,并獲得先進的技術手段的支持,很多事故是否可以避免?
第三是監管的專業化
每次發生重大校車事故,有關方面都會組織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排查、檢查行動。對于消除已有事故隱患、短期內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這樣的行動有其意義。然而,真正的校車安全必須建立在長期的制度建設和有效的措施保障基礎上。
在這方面,我國對道路運輸行業的監管可以提供很多范例。以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管為例,2011年4月,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安監總局、工信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強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旅游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指非毗鄰縣之間的客運班線)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簡稱“兩客一危”車輛),限期安裝使用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GPS)。經過一段時間的推行,動態監管的效果逐步顯現。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又明確提出,旅游客車、包車客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重型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總質量為12噸及以上的普通貨運車輛)在出廠前,都應當安裝符合標準的衛星定位裝置。
我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道路客運市場,無論班線客運、旅游客運還是城市公交,在專業化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相比之下,校車專業化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只有盡快補上這塊短板,才能更好地保障校車安全,讓校車市場健康、持續地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