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點,姚樂凡就起床了,吃完早飯,從家里走到南仁站大約10多分鐘。到站點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點名冊——上面除了他之外,還有17位同學,都住在附近村里,在這個站點上車。
姚樂凡,14歲,德清縣開發(fā)區(qū)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以前在其他地方讀書,回德清后,坐校車
4年多了,是南仁站點的B站長,和他一起坐車的都比他小,有三年級的,也有四年級的。
同學三三兩兩地跟著家長走過來,來一個,姚樂凡就用筆劃一下,看到拿著早點的同學,就說“等下在車上不能吃,你快吃完吧!”
看看時間,車子6點40分就要發(fā)車了,姚樂凡點名冊上有兩個同學還沒來,一個同學一早就跟
他打電話了,說自己不坐校車,爸爸送他去學校,但還有一個沒捎口信來,不知他怎么了,姚樂凡要給他打電話。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跑過來,老遠看到姚樂凡就喊:“姚樂凡,我們家的小風今天不坐校車了,我們等下帶他去學校。”
“長鼻子”校車準點來了,他們坐的是第一班車,第二班車發(fā)車時間是7點30分,是為低年級學生準備的,學校的意思是為了讓低年級同學多睡會兒。
校車配備兩個領(lǐng)隊兩個站長
領(lǐng)隊是沈老師,他跟姚樂凡說,這兩天他任務重,A站長請假了。
按規(guī)定,每輛車要配備A、B兩個小站長(學生),還要配兩個領(lǐng)隊老師,也就是跟車老師。有的學校安排不出兩個老師,就請駕駛員家屬幫忙。
這班校車下一站是秋南,在秋南站有5個同學,其中一個是這班車的A站長。A站長是五年級的,她跟老師說,爸爸不讓她當站長了。原來她爸爸的同事說,“你女兒管人真兇啊”。
縣政府花了2500多萬元購置91輛宇通校車
始于2009年底的德清宇通校車,現(xiàn)已成為全國校車安全的一個樣本,后在全國推廣。這兩年,“校車生意”越來越好了。兩年前,坐車的學生4000多人,現(xiàn)在有近7000人了。
當初縣政府花了2500多萬元購置91輛宇通校車,平均一輛二十五六萬元,最高的近40萬元。這些車子都是特別定做的,車重近10噸(小轎車大約1噸)。
每年,政府還要為此貼補600多萬元。一個學生上下學兩次,一次一元,一天2元,全年坐車收入也就200多萬元,而這些校車運行成本要800多萬元。
替班司機不出車也要候命
“大家上車吧!”開車的是錢師傅,他是校車車隊的替班司機,平常開這條線的人請假,他就要頂上去。
早上5點半,他就從家里出來了,開車到了客運汽車站,檢查車子的輪胎、發(fā)動機、水箱、油箱……10分鐘后,開著車出發(fā)了。
每輛校車都配有專門的司機以及替班司機。每個司機每天開4趟車,德清縣不大,但最遠的也要1個多小時才能來回。
錢師傅,53歲,德清人,以前給單位開大客車,4年前,校車車隊組建時來應聘,即便不出車,也會早早到單位候命。
“開校車責任可大了”,錢師傅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很金貴,比如我在他們上車前抽了根煙,他們一上來,就聞出來了,會說叔叔你吸煙了。”
公司規(guī)定,司機不能吸煙,對孩子們要講禮貌——當然,學校對學生坐校車也有規(guī)定,要系安全帶,身體不能伸到窗外,不能在車上吃零食,要對司機有禮貌等。
每輛校車都裝有GPS、監(jiān)控探頭和行車記錄儀?,F(xiàn)在共有司機107個,每輛校車每天4趟,每天運行208車次,一年平均行駛12300公里。至今沒有發(fā)生事故和意外。
目前,湖州市實現(xiàn)了校車全覆蓋。